雅昌首页
求购单(0) 消息
王承云首页资讯资讯详细

【评论】如鱼得水:王承云的人物画

2010-11-18 10:47:13 来源:雅昌艺术网专稿作者:海里西•海尔(德国哲学家、艺术批评家)
A-A+

  这样的字句常常形容人在一个适合自己的环境中畅快的感觉。那么,这里就可以说,画家王承云是一条用肺呼吸的鱼,一条以自己那独特的方式,用肺与鳃交换呼吸的鱼。不论水上水下,他如鱼得水,以极大的兴趣向我们展示那波动不定的时刻。 他的作品将人们的兴趣一直引入那用古老的拉丁语所说的万灵之中。

  水在王承云充满生活气息的绘画中推波助澜。自古以来,横跨各种文化,人们试图将水的,时而沉默,时而咆哮,时而流淌,时而静止,甚至时而蒸发得无影无踪这个变幻无常的天性比作那动荡不安、变幻莫测的状态。

  “人不能两次跳入同一条河“。两千五百年前希腊哲学家赫拉克里特是这样简洁,形象地总结人生的。 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变化,同时又追寻静止和稳定。

  “水中之月,翻个筋斗,又随波而去“。

  两个世纪以前,日本诗人Ryota,一个禅宗传教徒,将这不可思议的夜色湖面的景色生动地展现在我们眼前。静静的月亮,随着波浪不停地闪烁在水面上,犹如翻着筋斗, 被水从天上接下来,一同嬉戏。而我们,就是观众。

  正如在王承云的新的作品中,光的折射和动态改变了形体外观。形状被拉长,变形,融化了,流淌着,使我们对世界及事物在脑海中产生幻觉,于是便出现了这样的情景: 那游泳池里的本来固定不动的瓷砖的格子图案显然变成了缠绕不清的,随着水纹飘动的网络。伸直的腿,在清凉的水中变成了富有弹性的鳍,给那本来笨手笨脚的游泳的人增添了一份鱼的天性。那努力将头伸出水面的陆地人其潜入水中的肢体却已变成了水生物。还有几条断断续续的波光,这一切在王承云特有的艺术形式中展现得酣畅、淋漓、自由和随心所欲。

  这一切又是怎样形成的呢?画家吸一口气,潜入水中。这条“肺鱼“ 在他喜爱的天地里用他的鳃呼吸着,从水中直接提取他用来描绘生活的素材。于是,他踩着水的节奏,又随波而去。

  无论是站在海边沙滩,还是站在河畔,有谁没有时常想过,去试图追逐那翻涌而来的浪潮?又试图执拗地想将它们从前后伙伴中分离开来,单独观察,可这胆大妄为的行动毕竟要以失败而告终。

  因为波浪不是从外部涌入水中,而是从水中升起来,当你把浪拽入手中时,它已没有了我们所看见的气势 。 它时而放弃自己的庄严象一群奔腾的狂马,再恢复原状,如此交替,不可分割,不留一丝痕迹 。水仍是水,并没有随波而去,只是在它的动作中产生了更多的变化,一浪推一浪 ,生生不息 。

  要想进一步确认这种现象,那你就该站远一点,滑水的人是看不到这些的。而我们的画家却直接将“浪”掺入丙烯色彩中,轻而易举的呈现了这一过程。

  不论用大排笔,小毛刷,还是细毛笔,一鼓作气,色彩流上了画布 。如作水墨画一样,专致、、敏捷,一鼓作气,于是,一个持续不断的动态,就这样定格在画面上了 。稍稍多加一笔,便不再那么扣人心弦,正如杯中已满,不可再填 。而一种巨大的凝聚力和自然海浪的动力交织在一起。王承云所要展示的就是这变化的一刻 。这一瞬间,已不再需要水,因为水的特性已被另一种形式固定下来 。

  在八幅描绘水中的人的系列作品中,画家坚定地放弃了那实际上围绕着他们的“水”。画家相信,观众会感觉到它的 。因为水以它特有的动态无形地冲刷着,浸透着。一个完好的浪,一个完好的人,他们彼此交融,互动,早已融为一体。

  作为延绵和永不息止的海浪,画家将其展现为无人的全景画 。分布在八幅作品中: 只有沙滩,地平线和翻起的浪花 。

  禅宗老话比喻得好:

  “当我们没领悟时,山只是山,水也只是水。当我们刚刚领悟时,山不再是山,水也不再是水。一旦我们真正领悟了,山又是山,水又是水。“

  王承云的作品正是以同样的方式描绘水,海,花,鱼,人 。

  水,海,花,鱼,人在各自的变化中保持了自己的本来面目 。事物的本性并没有消失,只是将它隐藏了起来 。事物与我们之间拉开了距离,而这个领悟的过程,我们把它称作变化 。事物对我们来说变化了,当我们将变化了的事物地放回原处时,我们才可以说,领悟了 。犹如水中的一条鱼,画家将这一切展现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打开了智慧的眼界!

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主要作为艺术信息、艺术展示、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以世界文艺为核心,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旨在传播艺术,创造艺术,运用艺术,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

联系电话:400-601-8111-1-1地址: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

返回顶部
关闭
微官网二维码

王承云

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
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