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承云总是习惯在画面里,完成内心一股玩性。
看他的画,很清楚的感受到他是如何在享受着自己以及自己的创作。
享受自己与享受自己的创作,这绝对是很不同层界的心理境界。可是,您确实能够通过王承云的作品,强烈领受到这位艺术家是如何把两者融会在一起。
我第一次看到王承云的作品,是他描绘一位女性坐在马桶上的作品。这样的题材,本质上并不是一个多么新鲜的主题,同时也不会是个讨好的画题。可是,交到王承云手里,却又是那样充满着画面的张力。横幅的画作,他将主角落在画面的左方,巨大甚至略带变形蹲坐姿态,好像变成一堆没有重量但却实体面积极端庞大的塑料体,在您面前似乎只要稍不留神,她就会往四面八方膨胀,像充气似地把整个画面空间给填实。最是奇特的是,王承云在画面的右方,留了相当大片的空间。等于说,他所安排的画面是浴室中,马桶及浴缸这个视觉空间。不过,他让画面完全采取了一种变形的扩散,不管是人物或浴室的空间,都变得往左右两边拉长、拉扁。问题就在于,他其实运用了所谓删减手法来整顿他的画面,去除掉现实中浴室太多杂乱的对象,只重点性地把主体放进里边,但画面却非常流畅,且充满着一股无法超脱的超现实主义荒诞氛围。那张画照理不是复杂的画,却就是很夺人眼神。我发现这里面,有个很重要的因素就是在于材料。
丙烯,的确是让这幅画之所以能够产生那么戏剧性关键要素。
王承云自己坦承在材料的研究上,确实吃了不少苦头之后,才找到适合自己的材料。他说的适合自己,一是使用起来顺手;二是材料所形现出来的效果是吻合自己的个性、贴合自己的创作想法。一开始,他所使用的材料就是油画颜料,但对王承云来说,油画颜料太过于拘谨。比如说,水的系列第一幅作品就是以油画颜料来表现,他自己觉得很不理想。一旦认清眼前的材料并不适合自己,他就开始尝试不同素材,找到丙烯的时候,也不是那么顺手就能运用得好,他反复尝试了好多次,如何调匀或如何加减,试了好多年之后,才真正进到了所谓能够掌握丙烯这个材料的精髓境界。这一确定,整个创作的自由度也因此大开。王承云喜欢丙烯的畅快淋漓,它的不可预期性,或者是它的可预期性,都带给王承云高度的雀跃。因为,在材质的可塑性里面,他真正体尝到从进到学院以来,就始终处于被束缚状态的创作心理。直到找到这个适合自己的材料之后,才更发现到内心那种对创作的自由无羁,能够经由材料本身的运用,达到两者间的相互交融。那时,创作的心理跳跃,也更找到了出口。
性格上的自由自在,很自然就会让王承云在面对创作的题材或表现方面,也趋向于能够利落挥洒。他的艺术,本质上应该是属于生活的剪贴簿,没有特别刻意去营造的画面或情节,他个人甚至也认为,过度在画面上呈现编造故事的感觉,那会让作品变得太过于文学性,这根本不是他的风格。因此,他习惯以相机来纪录生活的真实,这个真实接着就转换到他的绘画作品身上。
王承云恪守要有生活,而不编造生活的态度,使得他的绘画作品无不洋溢着生活的痕迹。不过,我倒是在他的这所谓不编造生活作品中,发现他的艺术反而焕发出一股难以掩抑戏剧张力,一如之前我所提到的超现实主义的风格。
以王承云最被熟知水的系列作品来讲。最早,他是因为透过相机拍摄女儿泳池的照片获得的灵感。透过相机看到女儿在水里,但由于阳光很艳,水在阳光的照映下,更显得波光潋影极为不切实际,尤其是处在这样的光影底下,人格外变得虚虚实实、迷迷离离。王承云受到这样的画面很大震慑,簇拥着他投入水的系列创作。仔细去看王承云在这个系列的作品表现,就会相当明白人的眼睛,是如何看待天光接映的那种虚实。
如果您是一位习惯水上运动的人,尤其是喜欢在泳池游泳的人,就有经验见识到,水在吸收与反射太阳的光线,会让在泳池游泳的人,显得有点不太真实又带点迷离。甚至,因为光线与水的折射,会让眼睛产生短暂的灰色地带,突然看不到泳池里的人某一只手或某一条腿。王承云绝对是个相当擅长观察人在这样环境下的真实情况,否则他很难去捕捉到这般真切的自然变化。因此,当我在欣赏他这个系列创作的时候,很能够感受到这位艺术家所谓不编造生活的说法。他让整个画面处在一种极端单纯颜色里,一大片的蓝色,却因为丙烯的自由流度与王承云控制得宜,水的波纹与人在水里面的翻搅,那种受光面与向阴面所产生的虚实相接,使得人在水里变得迷离却有无限外扩性。我觉得,这样的画面具备一种绝对性戏剧性,很难在其它的媒材中找到那么顺遂的表现。
英国知名波普艺术家戴维˙哈克尼David Hockney(1937-),也是一位相当喜欢描绘泳池百相的艺术家。戴维˙哈克尼笔下的这类题材,往往展现的是一种肉体的欢愉感官,他惯用平涂的技法,以色来写形,突显的不是膨胀饱满的情感,反倒是一种享乐之后的愉悦。这样的作品拿来与王承云的这类题材相较,就会感受到两者之间对于作品所诉诸的情感型态极为不同。戴维˙哈克尼因为采取平涂的写实技法,他所传达的情感就因此被显得是控制得宜,而不属于那种外露性。可是,王承云所经由丙烯来处理的画面,本身所产生的流动性视觉韵律,很容易把内心那股涨满的欢乐提到外相上,使得情绪的传达是很直接、很翻腾的。私心里,我相信王承云是一个纯粹的肉欲主义者。我指的这个肉欲主义,倒也没有只是很浮面停留在皮相性色之间(当然,这也是基本因素),而是,他会是一位很讲究精神与外相的感官,要彻底相融结的人。这种,说穿了就是他性格中的自由率直。因此,他选择丙烯来作为素材,不能说没有他的道理。毕竟,这个作品透过酣畅流动之中,可以让它自由形成某种厚实的缓动,也可以经由大笔疾刷产生滑畅力道,人的情绪在这个当中来来回回走着,材质自身的情魅也在这过程,被艺术家给解放出来。
这个特质,尤其是在王承云以描写艺术家工作室这个系列更形突出。
王承云以何多苓的画室为场景,来描写何多苓与模特儿之间的互动情况,应该也算是另一个经典的创作主题。他书写何多苓的那幅画家画像,把一位岁月中的俊逸艺术家,那种自在却仍关不住对生命的好奇神色,诠释得极为传神。构图,应该是这个系列主题,比较该被拿出来探讨的一环。
比如说,有一件作品何多苓是坐在画面最远处,正在轻触着键盘,画面显得很安静。但是,王承云则让一大捧白色的香水百合花,被放置在画面的右方,而且是相当逼近观者的眼睛,带着一种不怀好意的来势汹汹神情,大大破坏了整个画面的和谐,产生了比较尖锐性的矛盾感。我对于这件作品深具有好感,原因是这件作品有种情绪的拉力。也就是说,基本上这两个主体都是完全没有伤害性的,但是却因为摆置的不同,就产生了从未想过的角色掠夺、对峙。香水百合所散发出来的强势,画面里的画家则又显得如此低调,两者所展现的强弱两极关系,让画面的情绪张力因此显得格外具想象空间。但王承云似乎在何多苓的画室,有点玩上瘾的感觉。他透过相机先捕捉的镜头,有几件作品还是有点看得出过于造作,也就是说,他虽然说过不喜欢编造的生活。不过,有几张画面太明显就是摆出来供拍照使用,不太可能一位艺术家在画室还能跟模特儿玩得那般天昏地暗。所以,王承云自己在这个系列作品中,终不免把自己角色给搞过头。这点,他心底应该是很明白才是。但是,我不太想浪费在谈这样的作品。我还是比较想回到原初提到的构图身上。其中,有一件作品应该是很值得被提出来说的。整张画面是从模特儿的头部左后侧切入,模特儿壮硕的胸部与姿态,完全一揽无遗。这样的取景,本来就会让画里的模特儿变得格外的强壮、肥沃,离美感是有段距离。但是,王承云确实处理得很贴实,没有让人有点不悦之感。但是,模特儿双手捏胸,左边的手拿着烟、且捏靠着左边的乳房,整个画面因此变得很具有压迫感,产生一种直袭过来的不舒服。王承云确实是处理画面的一位高手,他总是能够在很舒缓的调子当中,安排一个突兀的高阶,把本来您所认为顺理成章的和谐,很任性般打乱。问题是,他又让这样的打乱,显得合理化。这就是我一直提到的戏剧性张力问题。
因此,影像本身的潜质能量,也可说是王承云的艺术底蕴中,很重要的动力之一。因为,它让王承云更懂得剪裁他的画面。
王承云有一套作品,与上述的创作有比较大不同,那是2003年他从新闻事件所获得创作灵感,进一步所延展出来的作品。在那个时间点,亚洲有非典、西方世界则有战争、社会问题,王承云提到,在那个时候,自己有半年时间简直无法静下心来面对创作的问题,大量新闻信息所带来的焦虑与无力,强烈地冲击着生活秩序。于是他从新闻的事件或题材里面,把这样的讯息转变到一幅幅长条轴型画面上,画面上方就是新闻的画面,下方则是关于这则新闻的报导。只是,王承云并不是采取极度写实的描绘方式来书写画面,略带灰蒙的画面,把新闻事件本身的撞击压抑到一种比较静止的状态。另外在新闻的报导文字方面,他先是完整抄录下文字,再把它们完全抹减,产生类带文字字形却根本无法辨识的符号。只见画面上方的图形,就好像复印般出现在符号性文字林中,只是这样复印般的图形却是中空。只是“剪”出图案,并不是挪动一个图案到另一个空间的问题。这样的表现,多少也点出人面对事件的瞬间,那种深刻的印象再到时间流动中,对事件所可能淡忘的残缺印象。这套作品从创作的基础点来看,可说是王承云最深沉也最贴合社会人文的一套作品。他首度在自己的创作中,布下了对生命、生活的某种底层的惊惧,那种情绪很沉、一点也不张狂,却轻轻浅浅纪录了自己在那个时期的黯淡心境。处理两个不同时空的记忆载体问题,王承云显得言简意赅;但我认为应该还可以更锐利一点,才能把意念更提呈得力道些。
从这当中也足以发现,这位艺术家颇能处理内心比较严肃的情感问题,未必一定都得把情绪提到高点。比如说,他有几件作品是描写一对新人,在上海和平饭店拍结婚照的纪录。画面带有一股滑稽感,尤其他描写新娘那身活像奶油蛋糕的婚纱,简直是够社会写实主义。他让画面存在着对立的不和谐性,却也把情境拿捏得很轻松,这样的小品,再度证验王承云个人的艺术心念与媒材充分融合的表现,这大概也就是他讲的“我使用材料,但不强奸材料”的道理所在。
生活,对王承云来讲,绝对是个引子,提供他能够在画布上翻云覆雨。能够抓稳这两者间的平衡点,全然是来自时间的积累与不断的尝试。因此,他能够在这过程中,享受自己,也享受创作。
Copyright Reserved 2000-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粤)B2-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粤)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
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2018]3670-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总)网出证(粤)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